在當今世界大國領導人中,俄羅斯總統普京備受關註。2000年5月7日,普京從葉利欽手中接過的俄羅斯,是一個飽受“休克療法”折磨,“寡頭干政”困擾、“車臣內戰”痛苦和“自由民主”混亂的國家。十幾年的執政,歷經8年總統和4年總理,從2012年又重登總統寶座。這期間,他先是穩定俄羅斯,使其免於瀕臨崩潰;接著實施集權,讓統一俄羅斯黨成為一股主導力量;在國家主導力量形成後,他引導整個民族逐步形成共識;萬事俱備,他和盤托出了自己富民、強國、強軍的戰略構想,在國際事務中大展俄羅斯國家形象和自己的強人風格。2011年,賣房子俄羅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089美元,是1990年前蘇聯解體前的3.76倍,是他擔任總統時(2000年)的兩倍,高於同期世界平均水平30%。
  普京認為,新型國家治理的主要原則之一是實現政府工作的績效公正、可評估、透明、簡單,這已經是在操作層面上討論治理問題了。績效公正要求政府工作和提供的公共服務對於所有社會群體都是平等化療副作用的,有利於實現發展的公平正義目標。可評估、透明、簡單主要是指政府的工作目標明確、執行有力、評估完善,等等。
  政府工SD記憶卡作與社會公平評價
  葉利欽留給普京的政治遺產之一是,普遍的政治信任危機,人們對國家政權信心不足,社會各個階層對政府工作嚴重不滿。就國家權力機構來說,國家杜馬與國家總統之租辦公室間矛盾不斷,嚴重影響了國家的執政能力和效率。與此同時,腐敗叢生,民怨深深。在這樣的背景下,普京提出,“各級政府工作的所有環節都應當以工作績效公正、可評估、透明、簡單為導向。”(《普京文集(2012~2014)》第268~269頁)普京曾擔任過聖彼得堡市的第一副市長,在這一崗位上,他處理了一些棘手的事務,分管過很多政府部門,一連串的工作使他得到充分鍛煉,其工作效率之高,得到廣泛稱贊,這必定影響到了他的治國理念和方式。
  普京有關社會公平理念的提出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在經歷了聯盟解體導致的經濟災難之後,俄羅斯的價值觀發生劇變,人們習以為常的集體主義和平均主義消失,國家的混亂使個人心智的參照系完全喪失。俄羅斯人民對於成功社會充滿渴望,因此,普京說,“只有當我們的人民不再懷疑社會公平,才有成功的社會。”(同上,第7頁)據英國學者彼得·羅瀾的研究,從1989~1991年,俄羅斯的國民收入下降了34%,這種情況歷史罕見。歷史上,只有1930年代美國和德國經歷經濟大蕭條才出現過這種情況,那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糟糕的一個時期。1992年,俄羅斯國民收入繼續下降30%,1993年又下降了10%,以至於在20世紀外接式硬碟90年代初,俄羅斯的資本積累難以維繼。僅在1994年,俄羅斯的機器製造業產值估計就下降了40%以上,紡織品和鞋在1991~1993年下降大約50%,1994年又持續下降30%~50%。經濟生活的混亂和人民的痛苦,表現在健康服務領域,服務體系的解體和人民的貧困導致發病率激增。“崩潰的後果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面,它同時也在這個國家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民族恥辱感” ,“人民對社會公平的評價是衡量社會保障政策效果的標準” 。(同上第78頁)
  公眾利益與政府工作核心
  維護公民的權利是政府工作的核心。普京要求,“不論是在聯邦權力機構還是地方權力機構,都必須建立社會院。”要正確處理國家和社會的關係。“國家和社會聯合工作的一個優先方嚮應當是支持維權運動。我們希望這些組織的活動中沒有政治參與,希望這項活動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具體公民、具體的利益和問題。因此,社會院的作用加大了,它應當成為各種職業和社會團體、聯合體和聯盟表達自己利益訴求的平臺”。(同上第505頁)
  在社會參與問題上,普京的態度非常明確,一是要把社會參與擺在重要位置。必須在聯邦和地方權力結構中建立相應的社會院以支持和幫助社會參與,通過這個機構實現國家和社會的合作,同時使政府最大限度地接近居民和居民的具體利益。實際生活中,百姓往往並不是特別關註與他們生活不相關的大事,而會關註與自己切身利益有關的事務。政府的社會院活動是幫助政府機構接近居民,支持他們社會參與的組織形態。
  二是社會參與必須與政治活動分開,社會參與應當不具有政治目的。在這個問題上,普京與美國政府對於非營利組織的要求是一致的,也是世界諸多國家有關非營利組織管理的慣例。在美國,非營利組織可以享受免稅待遇,但是不得參與政治活動,甚至不得參與影響政府政策的游說活動。在俄羅斯也是一樣。
  三是社會院更應當向職業化發展,不斷提升自己接近居民、維護居民利益和為居民服務的專業化水平。這似乎又與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機構相似,政府為實現自己的社會目標,可以通過立法來實現特定組織建構,並通過特定社會組織去完成一定使命。使命感是這類組織的核心要素之一。
  人民福祉與經濟發展模式
  國家發展依賴政治體制健全、社會保障完備、經濟模式合理,普京將這3個方面作為其施政的主要目標,他說,“今後幾年我們的任務是掃除發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礙,建立健全政治體制、社會保障和居民保障體系、經濟模式,使這三大體系共同形成統一的、有活力的、不斷發展的,同時又是持續、穩定的、健康的國家機體。”(同上,第11頁)
  也許是習慣於蘇聯的慣性思維,普京把政治體制建設擺在首位,其次是社會體制,尤其是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體制,再次才是經濟發展模式,目的是改善人們的社會福祉。“任何一個政府和任何一個國家領導的工作結果、任何經濟工作結果,都反映為社會領域的相應指數,都讓人們感到生活在變化,而且是朝著好的方向在變化。”(同上,第139頁) 經濟發展的最終結果是提升和改善人民福祉,這也是對蘇聯解體以來的俄羅斯社會狀況作出的積極回應。整個蘇聯時期,除少數人非法侵占和侵吞國家財產外,大部分蘇聯人沒有太多的結餘,也就是通常講的大鍋飯和平均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錢權交易發生在俄羅斯20世紀後期,外國金融家和早期的國內金融家通過各種途徑把國有企業變為己有,還有部分官僚利用手中的權力,通過非法手段掠取國家財產。就這樣,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巨額國有資產消失殆盡,不平等的社會取代了相對公平的社會,給蘇聯人民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痛,給民族留下了永遠的恥辱。
  當然,在社會建設方面,普京對當今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社會福利體制中出現的問題也有深刻見解,主張“要避免重蹈某些西方國家的覆轍——先是輕率地發放福利,然後被迫加倍收回。”(同上,第8頁)西方福利國家在20世紀初期,開始建立從搖籃到墓地的社會福利體制,後來又發現,隨著人口的增加、社會福利的剛性以及人們需求的不斷提升,現行社會福利體制不可持續。到里根和撒切爾時代,發達國家開始實行私有化,帶來了效率,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尤其是公平公正問題。  (原標題:政府工作:績效公正、可評估、簡單透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s97zsxss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